顏鴻威 Hung-Wei Yen

國立臺灣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副教授

學歷

  • 國立臺灣大學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博士 (2011)
  • 國立臺灣大學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學士 (2006)

 

 

經歷

  • 國立臺灣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副教授 (2018/8 ~迄今)
  • 國立臺灣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助理教授 (2014/8 ~ 2018/7)
  • 澳洲雪梨大學澳洲顯微鏡與顯微分析中心Atom Probe Scientist (2012/9 ~ 2014/7)

 

研究金屬材料與顯微分析 開發具實用性先進材料

我的研究領域為金屬材料與材料顯微分析,為世界上少數同時擅長穿透式電子顯微鏡、電子背散繞射分析、原子針尖斷層影像以及聚焦離子束顯微鏡之材料顯微分析學者,長期鑽研先進金屬工程材料,以顯微分析技術探索材料內空間之美,進一步發展理論或開發新穎之材料。我在 2014 年回到國立臺灣大學服務,並成立顯微結構與缺陷物理研究室,持續致力於解析並控制材料之顯微組織與缺陷,用以發展機械性能優異之先進結構材料,以服膺工程與科技之需求。

我最重要研發成果為先進高強度鋼的開發與研究,目標提昇材料強度以達到車體或工程構件輕量化,進而達到節能減碳之效果。2018 年開發超高強度熱軋汽車鋼板,目前為世界上可量產之最高品級車用熱軋鋼板;雞尾酒極高強度 D&P 鋼挑戰工程材料在強度與延性間之瓶頸,2017 年發表於 Science迄今,其強度與延性仍為世界紀錄;近期以高熵合金概念發展高熵輕量鋼( 如圖),不僅性能超越美國能源局之目標,其密度較傳統鋼鐵低 10%,能帶來大幅輕量化效果。我亦投入研究高強度海洋用鋼、高性能船艦用鋼、低溫高壓容器用鋼以及中熵超級不鏽鋼的開發與研究,這些先進鋼鐵材料將應用於離岸風電、船艦用鋼與液化天然氣儲存槽等,對我國清淨能源以及國防科技有所貢獻。

在輕金屬與特殊合金方面,我於 2018 年開始發展鋁合金時效成形製程,用以取代傳統之車用鋁合金溫成形製程,加速我國在車用鋁合金之技術發展;以電子顯微鏡分析技術釐清鎂基儲氫合金之毒化因素,協助固態儲氫材料之開發與我國氫能科技之發展;近期我發展以類神經網路法尋找到大量接近人骨剛性之鈦合金或富鈦合金,此成果發表於 Materials Today 期刊後受到各國關注與合作邀請,未來將逐步發展為骨替代材或輔具材料。

我的研究仰賴從微米級到原子尺度之顯微結構分析,從顯微結構角度切入進行改變與操控,讓神奇的顯微組織在微觀力學上發揮作用,並實現在巨大的塊材中,以創造先進之工程材料。


得獎感言

感謝科技部以及審查委員頒予我吳大猷先生紀念獎,這是對於年輕學者最大的鼓勵,也是我未來繼續奮力不懈的重要動力。我想感謝我的妻子郁雯、母親藍玉燕女士以及楊哲人教授,一路支持我從攻讀博士班到今天,謝謝語格來到這個世界,爸爸所開發的每個材料都將帶給你更幸福的未來。另外,我常說我是一個打鐵的,因為金屬結構材料的研究雖然對國家經濟重要,但是並不光鮮亮麗,因此,特別感謝每一位研究生,陪伴我在傳統材料中創造神奇的材料科學。最後希望我的獲獎能夠對國內外傳統材料工作者產生鼓舞作用,讓我們持續開發高強度、高延性、高韌性材料,為國人守護生命與財產之安全,也同時享受材料內空間之美。

個人勵志銘

Crystals are like people,it is the defects in them which tend to make them interesting !

SLOGAN
  • 基礎研究超前部署
  • 豐沛國家科研人才